查看原文
其他

这个奖,南开毕业生潘晓晨入选!

NKU新媒体 南开大学 2023-09-18


教育部近日公布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获奖人选名单,其中,南开大学潘晓晨成功入选



潘晓晨,中共党员,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7届硕士毕业生,现任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党委委员、人民武装部部长、副镇长他自觉践行“能”精神,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投身西部基层建设。先后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一线,用脚步丈量基层中国,用实际行动服务群众,用小我的勤勉付出展现了当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潘晓晨工作以来,岗位经历丰富,先后经历了园区、驻村、乡镇、省直机关、市级部门等多岗位锻炼,经验丰富,思路清晰,撰写了多篇基层调研报告,反映基层面临的实际问题。工作能力突出,无论是在驻村还是乡镇任职期间,均能在职责领域范围内取得卓有成效的结果,赢得了各级单位、群众的一致认可。任职以来先后获得了泸州市叙永县脱贫攻坚第一阶段先进个人、南开大学“立公基层青年榜样”称号、2020年度叙永县优秀驻村工作队队员、泸州市纳溪区天府旅游名县创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同人民一道拼搏、同祖国一道前进,服务人民、奉献祖国,是当代中国青年的正确方向,好儿女志在四方,有志者奋斗无悔。”


求学南开,“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传统和朴素深刻的教育锻造了潘晓晨“允公允能”之胸怀。


2017年6月,潘晓晨硕士毕业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面临职业生涯的关键选择时,留在天津还是去远离家乡的西部地区,对潘晓晨来说这是个艰难的选择;但是在南开大学求学期间,“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和“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南开精神坚定了他“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信念。2017年7月,怀揣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砥砺品质,成长成才的夙愿,26岁的潘晓晨毅然放弃东部优越的工作生活环境,投身西部基层建设,书写了劳动最美丽、奋斗最幸福的青春赞歌。




入职前,在市委组织部征求分配意愿,即选择市级机关和经济建设一线(即产业园区)单位时,潘晓晨主动申请入职一线产业园区泸州国家高新区;成为泸州市2017届12名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里唯一一名直接服务经济一线部门的选调生。


2018年6月,为全面加强“脱贫攻坚”驻村帮扶力量,四川省号召青年干部赴偏远地区参加脱贫攻坚一线驻村工作,已在泸州国家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工作11个月的潘晓晨再次响应号召,选择去泸州国家高新区对口帮扶的叙永县枧槽苗族乡群英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员,参加脱贫攻坚决胜冲刺工作。


2021年5月,基层换届期间,潘晓晨被交流提任为泸州市纳溪区大渡口镇副镇长。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开大学,寄语南开师生“把小我融入大我,把学习奋斗的具体目标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结合起来”,正是这份最深沉、最朴素的家国情怀,让潘晓晨选择西部基层,奔走在脱贫攻坚一线,用脚步丈量新时代的长征路。


每一次选择都是对信念和毅力的考验;每一次考验都是对青年干部的锻炼,每一个选择的背后都充满艰辛与未知。而潘晓晨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去服务最基层的一线、最陌生的一线、最能锻炼干部的岗位。


聚焦经济发展

做推动产业发展的“工作员”


2018年7月,潘晓晨开始驻村工作,虽然群英村已于2017年退出贫困村序列,但在基础设施(主要指路、水)条件,学校、卫生院条件等方面,以及村集体经济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提升空间。



经济工作是基层的中心工作,也是考验青年干部的“磨刀石”。驻村伊始,潘晓晨着眼壮大集体经济,带动农户脱贫增收,从拓宽营收渠道、调整产业结构、发掘特色产业三个方面入手。



先后成立经营2家农业开发公司,销售国家地标性产品乌骨鸡、生猪、蜂蜜等农副产品,实现增收26.2万元,并实现集体、农户增收双提高。与村“两委”推进产业多元化,引入油茶、板蓝根等新产业,实现贫困山区种植业由烤烟种植向油茶、烤烟、中药材等多种经济作物转变。



驻村苗乡,传统苗族扎染、蜡染等非遗工艺极具特色,潘晓晨又积极协助争取推动四川省文旅厅扎染、蜡染非遗项目落地。2018-2020年,先后争取各类资金,修复传统工坊,成立扎染蜡染苗绣工坊,连续举办五期学员培训班;生产作品参加国内外展销,带动增收10余万。该基地先后被授牌“泸州市巾帼脱贫示范基地”;被全国妇联授予“全国巾帼脱贫示范基地”。



任职乡镇,作为旅游产业重点镇,潘晓晨着眼镇域旅游经济中长期规划,以旅游环线并轨,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品牌效应为重点,打造茶旅、酒旅等产业融合旅游线路,积极推进镇域旅游小环线与区内全域旅游大环线相衔接;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带景观改造等项目建设。《长江到泸州第一站:装不完的大渡口》《大渡口镇:飞瀑古寺藏深山》等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和省市主流媒体广泛报道,品牌建设成果显著,辖区内民生村获评泸州市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2022年全镇获评四川省天府旅游名镇。


聚焦乡村教育

做改善办学环境的“热心人”


作为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潘晓晨深知良好的教育对一个人成长、成才过程意味着什么。在基层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关注着乡村教育。



驻村伊始,他便首先到群英村小学了解情况。在小学校长的带领下,实地了解学校现状,破旧的课桌板凳、种类单一的图书室、落后的教学设备、仅有的体育器材是一个年久生锈的乒乓球台,电脑教育仅有理论教学,学生缺少实际操作,边走边谈的过程中,教师也提到:当地学校的家校协同仍存在短板。

 

山区教育的现状深刻震撼了他,为了能尽快改变现状,经过与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协商,决定实施“三步走”规划:第一步:先从基础工作做起,优先配齐村级小学课桌板凳、图书室;第二步:在学校新教学楼竣工之后,配置现代教学设备、改善教师办公环境,丰富校园运动器材,打造校园文化氛围;第三步:积极争取现代网络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同步课堂的目标。同时积极协调持续开展“爱心助学”工程,并适度扩大资助范围。



驻村期间,他着眼加大教育支持力度、改善乡村办学环境,打通教育扶贫“最后一公里”。先后为120余名高职、大专学生申请发放新生助学金60余万,让全村无一人因贫辍学。争取各类资金为贫困村小学建设1间微机室,7间现代远程教育教室,捐赠300套课桌板凳,为乡村教师改善办公及住宿环境,配齐师生体育器材。借助母校资源,主动联系南开大学四川校友会等单位捐赠学生用书2000余册,联系南开大学“途梦”教育公益项目向全乡学校无偿捐赠远程教育资源。



任职乡镇分管教育以来,潘晓晨落实上级决策部署,服从教育发展大局,以优化校点布局,集中优质资源为目标,推动全镇基本形成“两校一园”格局,高标准建设中心小学图书阅览室、录播室等配套功能室,推动大渡中心小学建成全市乡镇寄宿制小学试点学校,教育质量稳居全市乡镇学校前列。为建设平安校园,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他牵头投入78万元为全镇各公立学校购买安保服务;为激发乡镇教育活力,激发乡村教师积极性,他又牵头制定完善全镇教育激励与保障政策,每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表彰优秀教师、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聚焦民心守护

做基层服务民生的“守护人”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服务基层就是服务民生。初到贫困村,他面临的是道路、医疗卫生等基础设施条件差,群众出行不便,基本就医条件差的窘境。


2018年12月24日,住在大山最深处的贫困户王文秀因疾病不省人事,家里的子女都离老人住处较远,家中无人,得知这一消息,潘晓晨立刻与驻村干部抬起担架往返在3公里坎坷的山路上,及时将其送至卫生院。在赶往农户家的途中,因土质疏松,他曾3次从山坡上滑下。这次经历让他对村情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他深知群众身边无“小事”,道路不通,改变的不仅是生活,也可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



在扶贫工作中,他注重促进农村环境的优化,推进社道泥结石路面硬化,解决群众晴通雨阻出行难题;积极推进泸州国家高新区对口帮扶项目落地实施,投入资金达到57万余元,从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教育等方面改进贫困地区整体面貌。他与村“两委”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积极推进农村道路硬化改造提升,2018-2020年共硬化入户便道7.3公里,升级改造公路2.5公里,路面宽度由3.5米拓宽至4.5米,总计投入各类资金200余万。目前,全村主要交通干线已全部升级为4.5米宽的水泥路,打通了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


驻村期间,驻村工作队严格按照工作要求,每季度全覆盖走访全村贫困户;潘晓晨每月全覆盖走访包保社102户群众,了解群众生产、生活情况、各类诉求,及存在问题等,通过召开群众会、入户走访等形式为群众宣讲各项惠民政策,重点围绕精准扶贫各类,做好群众思想疏通、矛盾化解、问题协调等工作,确保全民参加社保、农村合作医疗收缴、“四好村”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党风廉政社会评价等各项与群众利益切身相关的政策宣讲到社、到户,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



为改善村卫生室条件,潘晓晨又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分管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全镇建立定期培训机制等,为推动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奠定了基础他带头在一线建立应急保供机制,建立应急就医保障、生活物资保供“绿色通道”,连续四十余天在一线与广大干部群众并肩奋战,牢牢守住了全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屏障

驻村扶贫经历,让潘晓晨深刻认识基层民生之艰,治理之难。更深知服务基层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仰望星空才能坚定理想,激发动力;脚踏实地方能提升能力,扎实工作。服务基层让家国情怀在点滴实践中得以升华。



作为新时代的南开人,在服务基层的实践中必须坚定“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责任与担当,必须拥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与境界,必须涵养“一枝一叶总关情”的为民情怀。将小我的涓涓细流汇入时代的大海,不负韶华,不负嘱托,不负南开的教诲,让南开紫在基层更加耀眼。


工作以来,潘晓晨始终牢记“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南开校训,扎根西部基层,用脚步丈量中国大地,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一线,真诚奉献,勤勉履职,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往期回顾:*南开 × 庄浪 = ?
*“最强大脑”  全能boy!南开新生Buff全开*央媒头条点赞!在乡土最深处,南开人做了这件事*这位南开保安小哥,不止“保安”!*一场跨越25年的南开青春接力



来源:南开大学融媒体中心 学生就业指导中心

记者:闫瑾 丁佳怡

编辑:杨婧 高雨桐

审核:李娜 聂际慈 闫瑾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